世界文联
网站首页 >> 创始人作品集
大气磅礴且震撼人心的刘田依书法、绘画艺术语言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7/11/20 1:46:52

刘田依先生书法语言的多维度探索、形成,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创新,则超越了流派和风格的樊篱,将书法艺术带入更核心、更高端的本体层面。从而使得他在书学理论上的高度和宽泛,为新时代中国书法创作风格、审美取向各异的当代书坛,建立了良好的学术标杆与典范。
下面这幅《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组诗。其中这一首诗是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尤其的第一首,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短歌行局部放大图

刘田依先生创作的《短歌行》书法作品是完全采用于右任先生倡导的标准草书的符号为基本原理,经过艺术性的改造,聚点画的笔墨快速转换的技巧,始终保持运笔的气息与节奏的分明,平衡对称,主次得宜,疏密适度,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使得全诗作品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与连贯且大小错落有致的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短歌行局部放大图

为此,刘田依先生还强调,表达这种经典的诗词一定要有灵动流畅、千姿百态的变化之美,并且不可缺少一个“真”字。有真性情,才有真情趣;有真修养,才有真境界;有真情怀,才有真气象的的具体特点,所以只有在领悟了诗词本身的含义与境界,才能掌握好具体写法的过程中的变化中的结构与连贯性的互动关系,使得展示出来的作品让观者随着作品笔锋的行走、流动而有震撼性的领悟。


欣赏刘田依先生书法语言中的神韵美,是一种艺术和精神享受,这种享受直观地说,是从其所书的字体、字形对人的视觉刺激所引起的感染力;具体地说,是从其书写的笔画构成、发生顺序和行笔的方位、方向,对人的欣赏习惯和欣赏定势上产生出的一个大气、阳光的视觉效果。

构成刘田依书法语言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在继承“二王”书风基础上的渐变,又吸取了历代大家,如何绍基、黄宾虹等人的风格神韵,使他在传承历史百家的精神引领下,又赋予“二王”传统书体新的生命,或者说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艺术综合大美气韵及神态。比如下面这幅作品是从传统楷书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魏碑、唐碑的苍劲与霸道、赵孟頫的秀美,使作品看上去更加显得优雅而富有生活情趣。
眼界和教育背景决定你的技能和气场,当今一线的所谓名人书家都是很难掌控与驾驭的,尤其是他的师兄林散之更无法做到,因为林散之的书体其成熟性的个人习气太浓郁,换句话说有点小家子气,缺少对传统书法的修养与浸淫,仅仅依靠模仿并抄袭明朝书画家董其昌早期不成熟的书体。探索其原因林散之的出生环境在长江下游的一个小村庄的小地主家庭,教育背景仅仅是依靠乡村私塾先生有限的、工匠式的书法氛围。而于右任、刘田依家庭所拥有及收藏的历代大家的碑帖真迹、孤本、善卷是林散之家庭条件无法提供的必要条件,所以林散之作品缺少于右任、刘田依书法中表达出的精致细美与大气磅礴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林散之的作品体现出的程式化的笔画与章法,使得观众只需要看他一幅字足矣,无需重复看他其它任何作品。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就这样工匠式的书家竟然被中国书坛一些无良之士奉为“当代草圣”,引得中国书坛近数十年来大量推崇并培养出类似的工匠书家,而中国书坛另外一些虽然也是用毛笔蘸着墨水在宣纸上写字的所谓“书法名家”、“书法名人”等人群,其实只是一些披着“书法家”外衣的政客、某某协会身份、某某学者、教授、相声小品演员、节目主持人所组成的业余书法爱好者层次而已,不过有一点要肯定的是,这些“书法名人”之所以被追捧,是因为普通人民大众需要这样闹剧式偶像明星一样人物来满足自己附庸风雅的心境,同时又能装点自己家空白的墙面,所以他们是有市场的,由于所谓名人、“名家”人数太多,就不一一点名了,你懂的。

   符合艺术审美层次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前文所描述的工匠式的江湖艺人,另一种就是在严谨、细致、踏实地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地突破与超越自己、否定自我,从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造出全新的书法体貌。后一种人在中国书法历史长河里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真正的大家,因为这种大家所创造出来的书体是具有学习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并且是接地气的亲民之作,从而做到无论是内行与外行都能够受到震撼与感悟及理解!也就是说无论内行外行都能看懂的雅俗共赏之作,这样的书家才是真正成功的,而于右任、刘田依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在中国数千年的书法艺术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审美观念多元化、人性化的高层次,这无疑是因为时代而迈了一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仅仅取决於书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的怪异与夸张,还应该要学习刘田依先生的创作精神,不断地增强书家个人传统赋予的内在修养与笔墨情趣的人性化、学术化,只有努力提高汉字应用的笔画、章法、构图等技巧处理自然、合理化(遵循中国书法的根本--“汉字”结构的基本法度!)。 这样才能对中国书法的教育进行良性的传承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