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依先生说: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吴冠中先生说: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
『以美育代宗教』
这么多大家都如此重视审美的力量
审美究竟有多重要?
俗话说,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可是国民的品味和底蕴却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匹配。
审美品味的提高,不是单单靠金钱能够堆积起来,骨子里的贵族气质,那种品味,是与生俱来的,从房间的格调选择,可以折射出屋主人的艺术品味及价值取向。
收藏的本质,并不炫富,而是一种藏家个人对艺术品味的理解和追求,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格魅
炫富很简单,不管富不富,都可以通过照片和言语去炫耀。但是,很多聪明的人则不炫富,而是爱展示收藏。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绝不发布宝马钞票,他的言谈举止低调而谦虚,他的富有是内在而高雅的。
既有品味,又热爱收藏的男人,不会以个人为中心,他不爱炫耀凸显自己,反而他会静下心来,倾听你的心事,你的烦恼、忧愁,且在倾听里,给你一份建议,这时候,你的烦恼、忧愁,也就减半了。这样的人是智慧的,无论他是否脱俗高雅,都可以有一颗能静的心灵。
爱收藏的男人,他深刻明白炫富是非常令人反感的事,因为他是很懂生活情调的女人。他喜欢品茶,爱诗词歌赋,和古音琴乐,他愿意陪着你,闻着花香,聊一些收藏习心得,偶而嘴角浮起一个似有若无的微笑。
有品位的男人,有一份如诗的情怀,这种文雅心思,是炫富男人无法企及的。优雅安静细腻,那如水如云的情怀,总是在不经意渗透进文玩男人们的怀古心田,令每个观赏他收藏的人,温暖和祥和,有时更多一份安静与恬然。
爱古典艺术的男人,是懂得爱情真谛的,财富只能被他用来积蓄学养,而不是装裱皮面。他淡定地看待其他男人的虚荣炫耀,淡定面对生活起落。他让一个懂得品味生活品味艺术的女人怀着一份倾心与向往。
他们即便富有,也不会炫富,他更懂得品味文玩艺术,品味生活百态。男人如哲学,女人如诗,爱需要彼此心灵温暖的给予,每天一点点思恋,每天一点点温暖,他们大多安静聪慧隐忍,生活哲学与古典家具养分慢慢渗透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做一个既有品味又懂艺术的人?
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
穿着即是个人的美感表现之一,穿着得体是一种教养,让人觉得舒服。审美是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房间,是出门前精心搭配的衣服,是朴素的书房里一束鲜花的芳香,是客厅里一幅能自得其乐的画。
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
品味使人独特
一个懂得审美的人,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生活了。去欣赏音乐和诗歌,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去绘画,这些事情跟美有关而跟利益无关,正是这些在有些人眼里“无用”的事情,才是我们灵魂的构成部分,才是我们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芸芸众生中的独特之处。
懂得审美,就会有不一样的眼界
一个不懂审美的人,即便他富甲一方,却很难获得精神富足、有幸福感的人生。他们容易缺乏对美的感知和热爱,生活中自然没有了品质的追求。这些是金钱无法弥补的人生缺陷。
爱美,绝不是一味的追求奢侈,铺张浪费。
无数装修昂贵的房子却毫无美感,也有匠心独运的人将朴素的房间装点的非常雅致。品位不是花钱能买来的,是常年累月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而成的。
审美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个人不懂得审美,便可以容忍自己衣着邋遢,自己的房间杂乱无章;一个社会不懂得审美,就会脏乱差,建筑不美,街道不美,整个城市也不会有韵味。美育对一个人的修养,对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感能熏陶气质
只有在一个有美感的环境里生活,才能成为心灵高贵,举止优雅,浑身散发着美好气息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毫无美感的环境中,能成长出举止,气度、谈吐不凡之人。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审美水平却依然令人担忧。
美对人有种天生的吸引力
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只要你主动地去接近它们,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听古人的雅乐,泛读书籍,欣赏大师的绘画,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格调。
无论书法作画,总宜多读点书,才有气味。不然,徒事弄笔弄墨,终归有俗气。这个俗气实在难除。书最难读,非一朝一夕之功,游历还属于第二阶段。书读不好,游历也是枉然。古人说入宝山空回,一无所得。山川的气象不能尽心写下来。
在书画艺术审美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厘清究竟什么是“江湖”“山寨”,什么是“非法”和“民间”。是不是所谓官办的、体制内的、在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注册了的画院、团体和机构就不“江湖”、不“山寨”、不“民间”,就一定合法;而所谓民办的、体制外的、未在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注册了的就一定“江湖”、一定“山寨”、一定“民间”,甚至一定非法?显然这种说法是欠妥和有失公允的。不能简单以是否官办或者民办、体制内或者体制外、登记注册或者未登记注册此类标准来笼统地划分和界定是否为“江湖”“山寨”或者“非法”。官办的同样有江湖气,体制内的同样有山寨版,登记注册了的也同样会出现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现实中这样的案例不乏少数。笔者认为,在政府监管和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曝光和整顿那些真正非法的伪艺术江湖山寨团体,还要对披着官方外衣搞权力寻租、违法违纪的所谓“合法”团体一齐进行整治,同样十分紧要。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是这样也比那些江湖杂耍、民间伪艺术的行为要好得多,至少单从艺术本身层面上讲要比他们专业和正统。其实这也是本文所要重点指出和强调的,判断是否为“江湖画院”,特别是“江湖画家”,须更多的从艺术本体出发,而不是以体制、级别、职位、权力,以及其他与艺术本身无关的方面来作为衡量和裁判的主要标准,应还艺术以纯粹,让艺术、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回归其本体。
凡事都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待艺术上的事情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凡熟悉美术史的人都知道,民间美术团体自古有之,而且对整个美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和一些美术专业院校、官办机构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专业院校和官办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如在北京,“五四”前出现的北大画法研究会,连同后来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影响着当时的整个绘画界。在杭州,西泠印社的成立,使民间团体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左右着当时中国的印坛、书坛,甚至画坛。在上海,比较进步的美术团体有“一八艺社”,以及代表当时上海美术水平的“决澜社”,代表性画家有庞薰琹、倪贻德等。在广东,最著名的要数春睡画院,素有广东画坛的“黄埔军校”之称,培养了不少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像关山月、黎雄才等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由此可见,民间美术团体在推动文化艺术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那么,为什么如今的民间团体力量却相对薄弱了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体制下的美术教育,以及市场化下的团体转型出现了问题。由于相关权力部门对艺术的过多干预,使得美术教育缺失了相对自由宽松的发展与普及环境,大众审美参差不齐,出现了严重的悬殊和偏差现象,美盲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这就给了一些伪艺术和伪艺术团体存在与发展的可乘之机。而在市场浪潮冲击下,整体浮躁化、急功近利的今天,艺术团体,尤其是民间团体也没有充分做好自身清晰的定位和转型,很容易被不法商家和资本利益所操控,往往打着发展文化与艺术的幌子圈地圈钱等,再加上有关文艺与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深入,从而使得乱象丛生。
但作为一个真正纯粹的、学术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来讲,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是身在官办的单位,还是属于民间的团体,我们需要做的绝不是平台和身份间无休止的相互揭短、指责,而是更多应在艺术本体上进行切磋、交流,并努力使自己真正找回和具备当前文艺界所极为欠缺的那份文化良知、艺术自觉与社会担当。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远离和杜绝那个你我心知肚明,且随时都有可能陷入与堕落的丑态“江湖”。
从专业报上刊登的和国展书展所见的,这些丑书有以下特点:有的是抛开汉字的结构胡编乱写;有的是根本没传统书法味道和书法法度的随意“创新”;有的是凭个人想象的符号胡抹乱造;有的竟然让人看不出他写的是哪国的文字的所谓书法改革。
2007年,我们几位老书法家观看了一位中国书协某会员写的中堂,端详猜测了很长时间,竟然看不出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后来连猜带顺地才悟出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首,细察之,70%的字是错字,是自己造的所谓草书字。
正如启功先生所说:他们是胡抹乱涂让人不识。
这个怪物一出现,犹如任何新生物一样,当即被中国书协的领导层所看中,所以在当时的国展上,丑书入围、入展、获奖和作者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几率特别高。
这就给人们指出了一个导向、放出了一个信号:只有写丑书,才能入展,才能获奖,才能成为中国书协会员,才能成为被中国书协认可的书法家。
各省在入围、入展、获奖和中国书协会员的发展上才能大有作为和取得大的“成绩”,工作才能大放光彩
。于是乎,为了投其所好,许多省市书协和书法爱好者年年搞备战国展,专门研究丑书的特点、写法,在学习丑书上狠下工夫。
加上有的专业报刊对丑书的推荐和大肆宣染、推波助澜,也进一步助长了上层倡导评选丑书的底气。
随之不少丑书书写者相继进入中国书协特别是中国书协的上层,有的被冠之以书法大家,有的给以重任,他们掌握了某些层面的书法大权,中国书协评委的成份也随之大变,丑书评委大增。
虽然在国展书评时,坚持了所谓的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但丑书被倡导、被评选却公开顺利的占了上风,丑书评委垄断书评的现象已经形成。
大量事实给人们的印象是:国展基本上或者在很大成度上形成了不丑不入围、不丑不入展、不丑不获奖、不丑不得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现象,已经成不客观存在多年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丑书至上、至尊的不正常现象,这也就客观上建成了引导人们朝着丑书发展的恶性循环的链条。
丑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一、它违犯了《文字法》
《文字法》规定,汉字书写要规范,这当然包括楷、行、草书都要写规范字。我们的行草书经过千年精益求精的代代锤炼,已经形成了字字规范、全民公认的行草写法,这岂能是靠个人意向胡乱编造的吗?但有的丑书的书写者认为书家手下无错字,可以我行我素。
你仔细观察丑书作品,哪一幅没有错字造字呢?这是一种连起码的遵纪守法的意识都没有的违反《文字法》的行为!
二、它背离了传统。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从甲骨到楷、行、草,历经几千年的进化,人民创造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多少仁人志士和文化豪杰为书法的进步耗尽了心血,而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书写文化。
它具有不同的流派和特点,但都具有靓丽的美感和为美而构成的严谨的书法规范。丑书书写者有的随意涂抹,错字连连,把书法的精髓、精华搞没了,把书法的传统书风搞糟了,请问从二王到舒同、启功,一千七百年间,谁见过有这样的丑陋书法呢?连传统都没有了,书法本身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三、它扭曲了汉字,改坏了书风。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丑书的书法有的把字写成扭扭捏捏小小作作;有的竟离开汉字的笔画结构,写成谁都不认识的异体怪字,丧失了国格人格,连起码的汉字都不会写,还成什么书法家呢?
行书、草书既是一种语言文字的交流工具,又是一种历经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高雅俊尚的文化艺术,被尊为我们的国粹。
那么,不按照传统富有法度和严谨的书风去继承,哪里还有什么书法国粹呢?什么是书法?书就是用传统的毛笔书写汉字;法就是在遵循文字法的前提下,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在书写过程中形成而又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的结字法、笔法、技法、墨法和为了更加美化而为之配套的又必须具备的若干规范。
这就是书法的法度。不论行、草书,只要有了法度才有共识,才能彰显书法的本色。否则就是乱来一气。
四、它误导了国民,特别是青少年。
许多人见到中国书协有的会员写的字,认为书法就是写丑书,因为这是中国书协认可的。他们说:“这样写不费功夫反能得奖,何乐而不为呢?”
写丑书的人也确实感到满足了自己急功近利的要求而沾沾自喜,他们说:“你传统功底再深,写得再好,不是中国书协不要你吗!我写了不几年就入国展,就成了中国书协会员,得到了最高层的肯定,成了书法家,实在是件乐事!”
这样,就出现了中国书法遍地丑的现象,哪能不令人为国粹的传承而担犹呢?
五、它排斥了一大批热爱传统书法,功底扎实而又具特色的书法人才。
应当说这批人是书法的中坚力量和对中国书协的真正拥护者,他们也曾以最优秀的作品几次投稿国展,但屡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们气愤地说:“丑书者当道,这才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因为他们不写丑书而长期被拒之书协门外,这些年所见到的国展获奖作品许多是丑书,许多被批准加入中国书协的也是写丑书的,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前途悲观失望,一听到国展决不投稿,一看到有的大赛是聘请中国书协的专家当评委也决不投稿,他们说,我们不能与丑书同流合污,你不要我,我还不承认你呢!我罢笔就是反抗,就是抗议。
因此,许多书法家就提出:中国书法的方向究竟要向何处去?
六、他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书法上层某些人的看法。
中国书协每举办一次国展或与地方联展都要借机发展一批会员,这些会员大部分是写丑书的。你叫他写个楷书碑文他写不了,你叫他写个商家匾额他写不了,因为他学的、练的就是丑书,加入中国书协靠的也是丑书,哦,这就是进入书协门槛的书法家。
同时,由于丑书人员的大量拥入,中国**的组成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写丑书的从上到下占了相当的比例。任何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这不引起书法方向的变化才怪呢?许多人从为书法的方向担忧而变为对书法前程失去信心。
但是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人们要问:究竟谁是丑书的倡导者、推广者?
对中国书法误入丑书的现象,广大书法者和人民群众出于爱我中华的热情,早已心存怨声,甚至出现了情绪的发泄,只是因为没有发言的机会而委屈存怨罢了。